通道“新语”代表的“新”寄语-新闻发布厅-时政频道-中工网

![]() |
发表前请先搜索存档,参考旧讨论中的内容可节省您的时间。 |
- [公告] WP:新闻动态/重复发生的项目中有关CON/RULES的事实性修订、设立electionclerk用户组、事实修订用户页的预见性半保护、修订快速删除方针G15条第5款以提升易读性及将快速删除方针G13条豁免于可草稿化的情况已经通过。
- [公告] 《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概数的两个邻数之间的书写》跟进顿号用法的修订、修订破折号的用法、将《格式手册·标点符号·间隔号》“间4”拆分出“间5”、可采用字词转换模板处理《格式手册·标点符号·逗号》“逗5”所列情况、将不要制造恶作剧升格为内容指引、将快速删除方针R7条拆分、修改维基百科:高风险主题/1945年后台湾政治中对第十一届立法委员条目的保护措施及在维基百科:新闻动态/重复发生的项目加入环法自行车赛正在公示,如有意见请尽快提出。
- [公告] 临时账号功能已在本站部署,如发现技术问题请于此处汇报,其他意见及疑问欢迎在此处提出。
- [评选] 优良条目评选新程序正在试行,欢迎踊跃参与。
- [讨论]
管理人员制度改革意向调查已开启,现正征集新议案及意见,敬请踊跃参与。
- [讨论] 互助客栈技术区正在讨论小工具设置页翻新方案,请踊跃参与讨论。
- [讨论] 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区正在讨论移动自与移动至模板中可选填的“移动理由”的放置方式,请踊跃参与讨论。
- [讨论]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讨论提议临时冻结自由提名申请成为管理人员,请踊跃参与讨论。
- [讨论] 社群正在讨论快速删除G15项第四款的条文争议、放宽存废复核临时恢复制度事、修改优良条目、典范条目、特色列表以及特色图片等典优评选的“投票程序”及事实修订用户页的预见性半保护,欢迎踊跃参与。
- [协作] 第二十三次动员令于7月5日正式开启,9月7日结束,欢迎踊跃参与!
![]() 存档 | ||||||||||||||||||||||||||||||||||||||||||||||||||||||||||||||||||||||||||||||||||||||||||||||||||||||||||||||||||||||||||||||||||||||||||||||||||||||||||||||||||||||||||||||||||||||||||||||||||||||||||||||||||||||||||||||||||||||||||||||
---|---|---|---|---|---|---|---|---|---|---|---|---|---|---|---|---|---|---|---|---|---|---|---|---|---|---|---|---|---|---|---|---|---|---|---|---|---|---|---|---|---|---|---|---|---|---|---|---|---|---|---|---|---|---|---|---|---|---|---|---|---|---|---|---|---|---|---|---|---|---|---|---|---|---|---|---|---|---|---|---|---|---|---|---|---|---|---|---|---|---|---|---|---|---|---|---|---|---|---|---|---|---|---|---|---|---|---|---|---|---|---|---|---|---|---|---|---|---|---|---|---|---|---|---|---|---|---|---|---|---|---|---|---|---|---|---|---|---|---|---|---|---|---|---|---|---|---|---|---|---|---|---|---|---|---|---|---|---|---|---|---|---|---|---|---|---|---|---|---|---|---|---|---|---|---|---|---|---|---|---|---|---|---|---|---|---|---|---|---|---|---|---|---|---|---|---|---|---|---|---|---|---|---|---|---|---|---|---|---|---|---|---|---|---|---|---|---|---|---|---|---|---|---|---|---|---|---|---|---|---|---|---|---|---|---|---|---|---|
| ||||||||||||||||||||||||||||||||||||||||||||||||||||||||||||||||||||||||||||||||||||||||||||||||||||||||||||||||||||||||||||||||||||||||||||||||||||||||||||||||||||||||||||||||||||||||||||||||||||||||||||||||||||||||||||||||||||||||||||||
早于10日的讨论将会由Jimmy-bot存档。 |
# | ?? 话题 | ?? | ?? | ?? 最新发言 | ?? (UTC+8) |
---|---|---|---|---|---|
1 | 请求回退“render”一词台湾正体译名的争议编辑 | 12 | 3 | Fmnijk | 2025-08-08 12:57 |
2 | 乔治·华盛顿辞卸总统后 | 12 | 7 | ~2025-28420-0 | 2025-08-08 11:59 |
3 | 关于地标的涵盖范围 | 45 | 6 | 小文人 | 2025-08-08 23:45 |
4 | “沙特阿拉伯哈伊勒省岩画”条目命名 | 1 | 1 | Alankang | 2025-08-08 14:11 |
5 | 求助两个物种学名的含义 | 3 | 2 | Xenoceratops | 2025-08-08 20:31 |
6 | 建议整顿部分主题和专题 | 23 | 8 | Owennson | 2025-08-08 00:01 |
7 | 无正式中文译名,但在互联网坊间有一定流传度的译名是否属于WP:原创译名?(征求意见) | 2 | 2 | 魔琴 | 2025-08-08 11:44 |
8 | 有关香港涉及建筑工程条目的进度相片应否收录 | 1 | 1 | Royal Sailor | 2025-08-08 14:49 |
9 | 移动自与移动至模板 | 1 | 1 | Royal Sailor | 2025-08-08 17:23 |
10 | 艺人条目的信息框里是否应该置入诸如新城劲爆颁奖礼此类奖项信息? | 1 | 1 | 1F616EMO | 2025-08-08 18:08 |
11 | 描述人物的族裔及职业 | 6 | 4 | Happyseeu | 2025-08-08 02:19 |
12 | 关于维基学院的v:中国大陆网络用语列表的近30天的访问量与本站多 | 4 | 3 | ~2025-33062-1 | 2025-08-08 20:47 |
13 | 深圳人 | 2 | 2 | Kethyga | 2025-08-08 05:56 |
14 | 提请关注典范条目评选 | 4 | 3 | Shizhao | 2025-08-08 14:35 |
15 | 西里尔德纳 | 2 | 2 | Allervous | 2025-08-08 09:14 |
16 | 【请求协助】曾淑贞条目草稿审查与发表建议 | 1 | 1 | ~2025-34617-1 | 2025-08-08 21:21 |
17 | 关于五四学制条目命名 | 1 | 1 | Timmy Tian | 2025-08-08 01:42 |
发言更新图例 |
---|
|
|
|
|
|
特殊状态 |
已移动至其他页面 或完成讨论之议题 |
手动设置 |
当列表出现异常时, 请先检查设置是否有误 |
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议题
![]() | 您可在回馈请求系统订阅以收取特定主题相关讨论通知。 |
近日巡查的时候注意到有不少新创建的古代举人小条目,进而才注意到站内更多的举人和官员条目,发现有很多都来源稀少,无法满足收录标准要求,还有一些掺和着文言文,或是内容空泛短小,如周宗本、皇甫文聘、林昂、陶贞一、杨世芳 (康熙进士)、杨正 (东汉)、阎咏、塞楞额、王夔龙、朱文运。这些条目的品质和关注度真的足以能让它们被收录吗?
我相信站内应该还有很多这样的条目,我的看法不是赶尽杀绝,而是能否增强对这些条目的巡查把关?它们或许适合文言维基大典,但我不认为它们真的适合中文维基百科。 -- Pathfinbird?? 2025-08-08 (日) 18:27 (UTC)我听说人一死掉,在维基百科上的照片就要尽可能的从本来的老年照片换成经典青壮年时期的照片,伊丽莎白二世就是这样,但是与伊丽莎白二世同年出生的江泽民却仍然在用2002年的老年照片。给江泽民选用什么照片比较好?是大学毕业照还是60年代那张好像也很经典?
以及,我顺便想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许多人,如习近平这一代,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彩色照片,但是按照这种标准,其最经典的年轻时候的照片仍然是黑白照片。假设是习近平死掉了,我们应该给他用他年龄高一点的彩色照片还是要年轻的黑白照?或者是否有没有著作权问题的可以将黑白照片转换成彩色照片的方案?--∮??????????? 2025-08-08 (五) 13:55 (UTC)见此讨论,当时决定将第十一届立法委员条目半保护到大罢免结束,有见7月26日罢免投票已完成,故建议对第十一届立法委员条目的保护措施作以下改动:
- 将Category:立法院第十一届立法委员内所有条目解除半保护(除了8月23日才罢免投票的和全体第十一届立法委员条目半保护前已被半保护的)
目前此主题无正在讨论的议题 历史与地理
Talk: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 重提拆分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针对编辑差异88367475)@Waylon1104:『实在看不出来加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用意
』:“用意”在我的前一笔编辑摘要已写明(在《辞海》等工具书首句介绍,其他重要文献亦有使用)。再举例如《马克思主义大辞典》[1]等亦如同《辞海》,直接在第一句指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又称;另有《现代领导百科全书》[2]《新编世界社会主义词典》[3]《世界文化词典》[4]等工具书甚至直接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条头(“法国大革命”为参见条或甚至未见出条)。在知网工具书搜“法国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若排除词典和单纯参见条,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条头的结果数甚至多于“法国大革命”。
按“不常用”的观点,或许可说明其并不重要到紧跟在标题词之后,所以我相比之前的做法,已改为了写在首句之后且没有用粗体;如果仍认为必要性不大,可以再退一步将其放到正文;但您直接删除,这未见合理性。『老掉牙的用语
』似无可靠来源佐证,而且重要曾称也可写入首句或序言(表述为“曾称”),写在正文更是没有问题(当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未见成为“曾称”);『我在互联网混了几年都没见有人特别提这词
』似并非维基百科考量的理由,在可靠来源文献中还是经常读到的。
外语名称(阿拉伯语等除外)一般不需要加冠词。』)? ——自由雨日????? 2025-08-08 (一) 00:21 (UTC)
目前此主题无正在讨论的议题 数学、科学与科技
Talk:AK-47突击步枪 § 条目名称维基百科:官方名称: 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
对比“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AK-47突击步枪”显然更符合“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同一条目的,也并未选用官方名称“Avtomat Kalashnikova”而是更为人熟知的“AK-47”作为条目名称。
因此,我认为编辑56477068的理由“‘AK-47’是样枪的名称,定型投产后被苏军正式命名为‘AK’,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并不符合维基百科相关政策。综上,建议撤销移动“AK-47突击步枪”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
zypA13510 2025-08-08 (三) 07:13 (UTC)
@運命カエル:请回应。@ZypA13510:请确保签名有内部链接。--YFdyh000(留言) 2025-08-08 (三) 07:23 (UTC)- 个人认为“基地面积”应改为“基底面积”,并未听说过“基地面积”这一说法;
- 建议添加“设计师”参数;
- 建议添加“占地面积”参数,显然“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是两个不同的参数,而且对于建筑物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信息,且两者常会相提并论。
众所周知,金门马祖自从1948年底中华民国《全国戒严令》颁布实施后就开始进入戒严状态。1991年《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被废除的时候,没有任何单位出来宣布中华民国《全国戒严令》也随之失效。换言之,《全国戒严令》是否仍是有效法令??若仍属有效,金门马祖在法理上是否仍受到《全国戒严令》之影响而处于戒严状态?
维基百科的原则就是需要来源,那有没有1948《全国戒严令》中止失效的任何政府公文公告??如果都没有任何权威公告,某个人自己认为它已经失效了,这是不是就属于个人原创研究?--~2025-124020(留言) 2025-08-08 (四) 16:41 (UTC)我听说人一死掉,在维基百科上的照片就要尽可能的从本来的老年照片换成经典青壮年时期的照片,伊丽莎白二世就是这样,但是与伊丽莎白二世同年出生的江泽民却仍然在用2002年的老年照片。给江泽民选用什么照片比较好?是大学毕业照还是60年代那张好像也很经典?
以及,我顺便想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许多人,如习近平这一代,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彩色照片,但是按照这种标准,其最经典的年轻时候的照片仍然是黑白照片。假设是习近平死掉了,我们应该给他用他年龄高一点的彩色照片还是要年轻的黑白照?或者是否有没有著作权问题的可以将黑白照片转换成彩色照片的方案?--∮??????????? 2025-08-08 (五) 13:55 (UTC)见此讨论,当时决定将第十一届立法委员条目半保护到大罢免结束,有见7月26日罢免投票已完成,故建议对第十一届立法委员条目的保护措施作以下改动:
- 将Category:立法院第十一届立法委员内所有条目解除半保护(除了8月23日才罢免投票的和全体第十一届立法委员条目半保护前已被半保护的)
目前此主题无正在讨论的议题 社会、体育运动与文化
WikiProject talk:音乐 § 没有认证的音乐作品销量近日Mimi197208君向我提起过去一些台湾或香港媒体所报道的歌手专辑销量数字,实未获权威机构(如IFPI)认证,质疑百科是否应该收录这些数字。过往我亦见过一些娱乐新闻声称香港某歌手某专辑销量达金唱片/白金唱片,但并未能在IFPI香港会的记录中找到。印象中以往有讨论过,但我已想不起何时何处,及讨论是否有结果。故再开此讨论。 我建议以下两个方案,讨论哪个更可取:
- 没有权威认证的销量记载,不管来源为何,均作不可靠论,不应收录。
- 出自可靠第三方来源但没有权威认证的销量记载,仍可收录,但必需指明只是声称,未获认证。--Factrecordor(留言) 2025-08-08 (四) 17:59 (UTC)
现在个别台湾铁路车站拥有多个运营公司,但这些条目内容不是杂乱地堆在一起就是过于分散在各条目。鉴于台湾铁路车站跟日本有很多共通点,因此本人建议采用日本车站的格式,即尽可能把各运营商并到一个条目中,并分开成独立章节,这样条目的编排会改善很多。最后附上台北车站现有版和我改写的日本格式版。
需改写的条目:南港车站、松山车站 (台湾)、台北车站、红树林站、十四张站、板桥车站 (台湾)、新北产业园区站、三重站、莺歌车站、中坜车站、高铁桃园站+高铁桃园站 (桃园捷运)、六家车站+高铁新竹站、松竹车站+松竹站 (台中捷运)、大庆车站+大庆站 (台中捷运)、新乌日车站+高铁台中站+高铁台中站 (台中捷运)、高铁台南站+沙仑车站、新左营车站+高铁左营站、桥头车站 (台湾)、美术馆车站、鼓山车站、高雄车站、科工馆车站。
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08-08 (二) 09:01 (UTC)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22年11月#校友列表条目是否能收录,这是我能找到的讨论,因为我看台湾大部分的各级学校已经都用分类代替,大部头学校如国立台湾大学#校友只有分类,清华大学#校友除了分类外,另外用了连续文字做有来源的介绍(我觉得这读起来很好很符合可供查证人物也都是收录标准)。
列表方面,搜索存废讨论记录看来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没有来源无法查证还是保留了,见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9/01/19,另一种是全删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2/11/12,先说我没有全面查证,只是举了两处存废讨论。
提出讨论的用意是,我原本最近想要用共识整理香港的学校,但@Gnonich挪来挪去,没有办法沟通,原先的共识看来也不够有力所以没办法让他明白共识。一下挪到学院,或未经讨论就创建列表,这两天又莫名撤销,撤销的时候也没有再进行确认,比如点列的人名是否为真,可否查证,举例圣伯多禄中学#著名/杰出校友。
如果社群决定不保留用分类代替,那就全面整理不分哪里的学校,所有的学校主条目校友章节只用分类显示。要创建列表请符合收录标准,确认条目内的人名都有来源可供查证,不要列一堆红连,没有之前先全面删除,重建要走存废复核。--提斯切里(留言) 2025-08-08 (日) 14:07 (UTC)1992-1998年的记录备注内容本身就是没有保存在香港天文台网页的,超链接的内容也是原创总结(因为根本没有ref) 后面的还好找到(有新闻报导了) 记录都是编辑们从天文台的库里面比对/实时更新的,难以找到新闻内容,天文台也没有发这样的稿。 这样一刀切的删除掉近二十年来维基人编辑的内容个人认为不合理。 (如果您认为合理请您把澳门暴雨警告信号以及1998年以前大部分台风的栏目当原创总结处理)
@Royal Sailor--Juniper 0720(留言) 2025-08-08 (二) 06:32 (UTC)参考资料
请求回退“render”一词台湾正体译名的争议编辑
[编辑]
各位维基人好, 本人注意到,目前在公共转换组(例如 Module:CGroup/Computer)中,关于英文术语 render 的台湾正体(zh-tw)转换规则被设置为“彩现”。 然而,此设置与台湾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有较大出入。我提议将其修正为“渲染”,以更准确地反映现实。
主要理据如下:
1. 主流及业界通用性: “渲染”是台湾电脑图学、设计、动画和游戏领域的绝对主流用语。无论是学术界、专业社群,还是 Adobe、NVIDIA、Autodesk 等主要软件厂商,其官方繁体中文内容几乎均使用“渲染”一词,这点可以在上述企业官方的台湾繁体(zh-tw)网站得到证实。[1]采用业界标准有助于读者理解。
2. 站内用语一致性: 维基百科内已有“三维渲染”等核心条目,将常用术语统一为“渲染”可避免读者在不同条目间产生困惑,并维持百科全书的内部一致性。
3. 实际使用频率: 在台湾的科技新闻、设计论坛、教育课程及日常讨论中,“渲染”的使用频率也远远高于“彩现”。后者相对属于较早期或较小众的译法,不具备通用性。
据了解,目前的“彩现”设置是在未经广泛社群讨论下,由单一用户(百楽兎,现已被永久封禁)的编辑所造成。本次提议旨在将此类地区词转换回归社群共识与现实常用标准,而非延续个人偏好。
因此,我建议修改相关的公共转换组(如 Module:CGroup/Computer),
将以下规则:
Item('render', 'zh-cn:渲染; zh-tw:彩现; zh-hk:渲染;')
修正为:
Item('render', 'zh-cn:渲染; zh-tw:渲染; zh-hk:渲染;')
在此提出此案,希望能与社群一同讨论,并就此达成共识。谢谢。--Fmnijk(留言) 2025-08-08 (五) 05:15 (UTC)
- 有关讨论原址于此。我看完编辑请求,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台湾方面用词不一,所以没有直接批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六) 09:24 (UTC)
- 支援:[1], [2], [3]--Saimmx(留言) 2025-08-08 (六) 21:02 (UTC)
- 您好,除了Saimmx大大的学术界数据,我还查询了台湾热门论坛PTT电虾版的非学术界数据,经查证数据如下:
- 彩现1篇
- 渲染141篇
- 算图66篇
- 由此可知不论是专业论文还是一般民众的讨论,彩现使用频率都非常低,强烈建议回退将转换规则设置为“彩现”的争议编辑。--Fmnijk(留言) 2025-08-08 (二) 04:57 (UTC)
- 上色、呈现、表现、算图、渲染--Saimmx(留言) 2025-08-08 (六) 21:05 (UTC)
- 硕博士论文:彩现 5 笔、算图 27 笔( 工程学门(12), 设计学门(5), 艺术学门(5), 数学及统计学门(2), 电算机学门(1), 建筑及都市规划学门(1), 传播学门(1) )、渲染 99 笔 ( 工程学门(64), 电算机学门(8), 设计学门(8), 艺术学门(6) )
- 期刊论文:彩现 411 个、算图 4,135 个( 工程学 (2,096), 社会科学 (815) )、渲染 10,531 个 ( 工程学 (622), 社会科学 (4,347) )
- 综合以上判断,我认为“彩现”属于过去的译名,正式译名则为“算图”,然后“渲染”近年似乎因为受中国用词影响而崛起。这样的话,本人更偏向“算图”。--Saimmx(留言) 2025-08-08 (六) 21:26 (UTC)
- 感谢Saimmx提供详细的论文数据,根据数据,“彩现”真的很少人用,这足以显示修改转换规则有其必要性。
- 至于要改成什么,关于算图和渲染,两者意思不同,例如“AI算图”和“AI渲染”,前者给人的印象是使用Stable Diffusion、Comfyui等程式生成影像,意思较接近2D,后者则是指以AI替换或加速传统3D渲染流程,意思较接近3D。
- 根据渲染条目描述:“彩现(英语:render,rendering)又称渲染、绘制、算绘。”目前并未将算图列为渲染的等意词。
- 据了解,并不是“渲染”近年受中国用词影响而崛起,而是台湾原先就同时使用三个翻译,依频率为“渲染”大于“彩现”大于“算绘”(算绘我只在Blender看过),惟近期使用“彩现”的翻译越来越少,个人是觉得体感10%变成5%。不论是否有外来影响,翻译很可能都还是会往绝对多数靠拢。--Fmnijk(留言) 2025-08-08 (日) 05:43 (UTC)
- “AI算图”和“AI渲染”的翻译确实有支持您的说法,难以否认。但如果谈到台湾的翻译顺序,恕本人不同意您的解读。本人通过华艺的查阅结果如下:
- 算图:2010, 1,374, 工程学 (713);2012, 1,908, 工程学 (975);2016, 2,910, 工程学 (1,490)
- 渲染;2010, 3,080, 工程学 (109);2012, 4,220, 工程学 (156);2016, 6,554, 工程学 (290)
- 彩现:2010, 135, 工程学 (45);2012, 202, 工程学 (66)、2016; 301, 工程学 (105)
- 算绘:2010, 101, 工程学 (49);2012, 147, 工程学 (66)、2016; 248, 工程学 (107)
- 至于硕博士论文:论文最多的确实是“渲染”,但那是在2011年后出现。“算图”则是从2005至2025皆有稳定的数量。
- 至于一手讨论,有关render翻译的讨论则有:电脑王选择“渲染”。
- 支持“算绘”反对“渲染”的则有:施典志、Cheng-Chia Tseng、Yami Odymel尤其对“渲染”一词极有意见。mobile01也有激烈讨论。实际使用的“算绘”案例有RubyTaiwan与jserv。“算图”也有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4])
- 总之恕本人(-)反对把“render”的zh-tw直接对应至“渲染”:这个词在台湾从使用面、技术面、政治面等各种层面来看,都具有相当争议性。--Saimmx(留言) 2025-08-08 (日) 10:15 (UTC)
- mobile01的讨论则是“Rendering 的最佳中文翻译? (可加分)”--Saimmx(留言) 2025-08-08 (日) 10:17 (UTC)
- 根据数据,我认为“彩现”都应该修改,这点应该是目前的共识。
- “算绘”和“彩现”一样都很少人用,不太可能纳入考虑。
- 从数据来看,比较有可能和“渲染”一起纳入考量的,只有“算图”。
- 可以深入讨论要采用“渲染”还是“算图”。
- 个人认为不能因为中国使用“渲染”一词,台湾就必须使用不同的词,有维基用户则建议改为“渲染 (计算机图像)”,也可以做为参考。
- 事实上,我先前提到的Adobe、NVIDIA、Autodesk等主流企业,极少使用“算图”一词作为Render或Rendering的翻译,可由这些企业的官方网站得知,我们不能只考虑学术界的翻译,也要考虑软件本身的翻译。
- 不论如何,数据显示修改是必要的,至于要改成“渲染”还是“算图”,可以讨论。
- 我先前提到的该位被永久封禁的用户,未经充分讨论自行修改有争议的翻译,从程序正义来讲,应该是要先撤销该用户的修改才是,然后才是讨论更多人接受的翻译,我不清楚有什么方式可以更好的获得较多的讨论,或公平的表决,因为有该用户滥用多重账号被封禁的前车之鉴。--Fmnijk(留言) 2025-08-08 (一) 06:01 (UTC)
- 经过初步讨论,我认为按照维基百科的惯例,应优先回退极具争议性的更改。目前的 zh-tw:彩现 转换规则,是由单一用户在未经社群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径行修改的。此更改不仅涉及有高度争议的翻译,更直接影响了横跨多个条目的公共转换组,已构成影响广泛且缺乏共识的争议性编辑。
- 为先解决程序问题,且遵循“修改、回退、讨论、共识”的原则,我已将话题标题从“建议统一电脑图学领域术语‘render’的台湾正体译名为‘渲染’”修改为“请求回退‘render’一词台湾正体译名的争议编辑”。
- 恳请先回退以下规则的台湾正体翻译编辑:
- Item('render', 'zh-cn:渲染; zh-tw:彩现; zh-hk:渲染;')
- 待社群达成共识后,再决定正确的转换规则。--Fmnijk(留言) 2025-08-08 (一) 07:10 (UTC)
- “AI算图”和“AI渲染”的翻译确实有支持您的说法,难以否认。但如果谈到台湾的翻译顺序,恕本人不同意您的解读。本人通过华艺的查阅结果如下:
参考资料
- ^ DLSS 技術 | NVIDIA. NVIDIA 台湾. [2025-08-08] (中文(台湾)).
乔治·华盛顿辞卸总统后
[编辑]我XX要求在乔治·华盛顿辞卸总统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前翻出来解释一下,是哪个地方翻译拙劣速删? 我译了十多个条目,第一次被人这样玩。你XX大量修改大量删除我还感谢你,挂个人身攻击式的Rough translation(不提条目却去猜译者熟不熟悉什么,非人身攻击而何?)我忍。在英译的条目挂个笑话式的Expand language|1=en,笑过也就算了。现在是怎样?我十几天一日一条目的译,本条目因错估难度及长度从早到晚译了一整天,睡一觉起来说翻译拙劣速删?先不用去找是哪些条目。我虽喜欢这个临时账号的设置,但因不想火烧连营,所以一条目一换。
我XX要求检讨挂模板的政策:
- 滥指翻译拙劣不说哪里拙劣,反要别人解释自己不拙劣,这是举证责任倒置。是权力的傲慢。
- 滥挂模板有没有回头看一下?完整英译的条目挂个Expand language|1=en是打算让人怎么办?请解释一下,打算让人怎么办?还是借此展现挂模板不用拿下来取巧式权力?
- 滥挂模板有没有打算过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改善?我是看过挂Rough translation没得说的条目,从头到尾大修一番之后……再来就没动静。喂喂喂,挂完模板没事了吗?好歹说一下改了等于没改甚至越改越糟好吗?要改的人自己改一改自己拿掉Rough translation实在尴尬,也不合适。既然觉得自已有那程度指责别人Rough translation,有事没事回头看看改了没有,改得怎样好吗?好,吗?
- 更别说Rough translation模板内文根本人身攻击。到底是哪个傲慢的家伙弄出来的?有权力去改的人全都视若无睹又是怎样?
归结起来就一句话:有权力挂模板的人,其相应的责任是什么?有权无责,那就滥权了。 那么,有权力速删的人,其相应的责任又是什么?删了再等人来复核讲理由,再高高在上的去驳?好大的官威啊。
我不是译个一段就完事,我是从头到尾几乎一字不落的译,译完从条目中的红链绿链去找可以补的条目,再完整译出来。反正都是一条条目,这有什么好处?纯粹是对知识的爱而已。我实在不想把这一次在维基的个人活动结束在这种地方。更别提无端指责我在条目中打广告。已经都只找非常边缘的条目了,还要这样玩人。拙劣就拙劣吧,这就是维基百科的看法了:翻译拙劣。谢谢了。
--~2025-23635-2(留言) 2025-08-08 (一) 15:18 (UTC)
- 拙劣是就条目文本是否通顺以及文本是否确实贴合来源叙述而言的。您有没有自己读一次条目?如果阁下希望继续改进条目,可以在Wikipedia:存废复核请求申请将页面恢复至草稿页面。--1F616EMO(喵留言~回复请ping) 2025-08-08 (一) 16:01 (UTC)
- 我倒是想自己读一次条目,上面不是说了?睡一觉起来说翻译拙劣速删?他不留让人再读一次的余地,要我怎么再读一次?
- 所以,敬请以同样的语气问问他,有没有打算让人自己读一次条目?我等著。--~2025-28420-0(留言) 2025-08-08 (二) 03:18 (UTC)
- 乔治·华盛顿辞卸总统后 - 已删百科 en:Post-presidency_of_George_Washington @Psycho CSL、Tigerzeng:能否阐明删除理由。个别遣词可能不太百科语调。
- 关于“要求检讨挂模板的政策”:之二,Expand language不清楚是否误挂或误用(比如表达{{校对翻译}}),得看案例、问当事人。关于1,一般{{粗劣翻译}}用于不言自明的案例,有疑问者再具体询问探讨,当然如果悬挂时用编辑摘要或对话等方式指明会更佳。关于3,挂维护模板只是一个指示器,目前来说不会承担更多责任,也无法保证谁会来监看发展。关于4,恐怕是从英文维基百科延续而来,且任何编辑者都有权力挂模板或修订条目内容。速删是否妥当,则等待当事人回应。--YFdyh000(留言) 2025-08-08 (一) 16:12 (UTC)
- 个别遣词可能不太百科语调,我改。但有人根本不留余地,赶尽杀绝。--~2025-28420-0(留言) 2025-08-08 (二) 03:20 (UTC)
- @~2025-23635-2
- 我是挂G13的人,后面谁又挂了什么我不知道。
- 我不知道该解释什么,这个翻译品质让我很怀疑您的母语是不是中文,您说您翻译了很久,那您要是花了这么多时间还是没法有好的翻译品质,或者至少能称得上通顺的翻译,您不如去别的地方多练练中文。
- 有问题的地方太多了,我随便贴几句前两段的内容。
- 自1789年至1797年报效两届
- 终得令山庄宅邸恢复旧观,难的是挽救其农场
- 到1798年春,这已加剧为准战争
- 深受反联邦主义者政治攻击之下,华盛顿仍小心维护自身之政治遗产
- 请问一下您认为这种翻译品质不该删吗?您要是有能力修改的话为什么不建个草稿慢慢修改,偏要直接发布呢?
- 我挂完模板当然就不会回去看了,因为您要是在管理员看到之前改好了那管理员会帮您拿掉模板,但显然您并没有在大猫看到之前处理好。
- 如果您翻译的这篇只有些许内容翻译不良的话我不会挂G13,我会手动帮您更正或挂其他模板让有空的人或者您去修正,但您这篇翻译品质真的非常差。
- 以上。—PC 2025-08-08 (一) 16:38 (UTC)
- 我说到Rough translation措词人身攻击,您就跟着这条文脉上来,这种文字敏感度不用怀疑,绝对是母语程度。所以您挂完模板当然就不会回去看了,却要我在猫什么管理员看到之前改好,那就不是无心的了。我明明说了是睡一觉起来说翻译拙劣速删,请问你们一人一猫动作是多快?我还要睡觉睡到一半按半个地球外的作息和看法改好?原来是涉及管理员啊,难怪一下子半保护一周。好好好,半保护一周要嘛不知道该解释什么,要嘛就上面这种自己不会回去看却要别人睡一半回去改的决断。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我没用草稿,是因为之前十几个条目都这样一气呵成,感觉不错,也没出这种事。请原谅我竟不知有这样一人一猫之搭档存在,还自以为见过些管理员的作风呢,果然眼界太浅。所以管理员会帮您拿掉模板这种行为,虽然我没看到,但您说是就是吧。我以为睡一觉起来他事不做先来改条目已经够快了,孰料一人一猫竟是要人睡觉睡一半来改。很抱歉我做不到,就算被逼着熬夜改条目也只会有反效果,就算我有办法梦中改条目也得醒了才能上维基百科不是?还是要逼我梦游?您请问我不该删吗,那我请问您该逼人睡觉中改条目吗?该逼人梦游吗?该逼人为您就不会回去看的东西逼人要嘛半夜醒来要嘛梦游吗?
- 如果您不是这样宽以纵已严以责人的话我看到被半保护就懒得来回应了,我会闪开您的目光去找更边缘的条目,但您这篇的回应真的证明您的母语就是中文,用不着怀疑。--~2025-28420-0(留言) 2025-08-08 (二) 03:51 (UTC)
- 抛开翻译品质不论,在下真心不认为非得为此创建独立条目。直接把内容加入到《乔治·华盛顿#退休和去世》不行吗???????????赌博机构最坚定的反对者强烈要求马上删除一切含有赌博网站的编辑摘要! 2025-08-08 (一) 16:56 (UTC)
- 把内容加入到《乔治·华盛顿#退休和去世》应该是可行的。但全篇放进去一定太长。阁下对于哪些该删哪些改留有何高见吗?--~2025-28420-0(留言) 2025-08-08 (二) 03:59 (UTC)
- 基本如Pyscho CSL的陈述,此类例子数不胜数,我不认为有全部从头写以外的方式可以让它变成一篇正常的条目,绝非“个别遣词可能不太百科语调”这么简单。--Tiger(留言) 2025-08-08 (二) 02:34 (UTC)
- 那就放回来,我从头再写。放回来啊。不然我要怀疑是引人从头再写好让他再展现其杀伐之力了。
- 如果说要放到《乔治·华盛顿#退休和去世》也很好。这条目虽然字多,但既然放到乔治·华盛顿,有很多重复之处应该可以删。再加上华盛顿在英文圈与中文圈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再删点篇幅也不足为奇。因此您评估看看,可以的话就这么做吧。因为要是由我来的话,会是全篇再弄完,再被一人一猫趁睡觉时间动手术。然后这里再半保护一周,以上流程重复一遍。--~2025-28420-0(留言) 2025-08-08 (二) 03:29 (UTC)
- 该条目已被还原&移动至Draft:乔治·华盛顿辞卸总统后--竹林下小径,月光映一叶 2025-08-08 (二) 03:34 (UTC)
- 谢谢。但我会先等等看主张直接把内容加入到《乔治·华盛顿#退休和去世》的编者有什么进一步意见。如果直接塞进去是一定太长的,但至于哪些该留哪些该删,先看看众人的看法。不讲理的人并不是我。--~2025-28420-0(留言) 2025-08-08 (二) 03:56 (UTC)
- 该条目已被还原&移动至Draft:乔治·华盛顿辞卸总统后--竹林下小径,月光映一叶 2025-08-08 (二) 03:34 (UTC)
关于地标的涵盖范围
[编辑]如题,近日本人正参考隔壁创建一批次地标相关分类,却收到管理员通知需快速删除。
延续2023年的讨论,个人认为有关分类应予以保留,并参考隔壁现时分类情况及其子分类进行调整。
如:某些公园可算作地标,但不可算作旅游景点。并非所有地理位置都可以加入到地标分类。望周知。--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08:19 (UTC)
- 漏了,ping一下当时参与存废讨论的@AT、YFdyh000、Ghren、Yumeto、SunAfterRain。--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08:26 (UTC)
- “某些公园可算作地标,但不可算作旅游景点”例如?“并非所有地理位置都可以加入到地标分类。”请给出客观定义。另外,在未经DRV的情况下,请停止持续创建相关分类。--AT⊿?? 2025-08-08 (日) 08:28 (UTC)
- @AT:已补交DRV。至于涵盖范围,下方给了一点例子,可再进一步讨论。--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08:41 (UTC)
- 所以,客观标准到底是什么?跟旅游景点的差异又是什么?--AT⊿?? 2025-08-08 (日) 08:44 (UTC)
- @AT:已补交DRV。至于涵盖范围,下方给了一点例子,可再进一步讨论。--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08:41 (UTC)
- 英文维基的分类情况是何种标准,如何推翻之前的存废意见?“anything that is easily recognisable”似乎很宽泛,哪怕是一个公交站牌?--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08:31 (UTC)
- 站牌不应被视作地标,反而广场、地画(geoglyphs)等则可以。建议参照隔壁分类下的子分类再说。--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08:36 (UTC)
- 您没解释标准问题。处在动态的英文维基分类并不是一个可靠参考标准,且WP:ENWIKISAID。--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10:42 (UTC)
- 隔壁早于2018年已经大规模提议将一批地标类分类作purge and merge,当时提出人称作这种分类纯属从主观出发,无疑也换来一群编者反对。
- 在美国英语中,landmark一词无疑将范围弄得太广,甚至某程度上与旅游景点(tourist attraction)相若。隔壁编者Gnangarra有一点说得蛮不错的:
- 站牌不应被视作地标,反而广场、地画(geoglyphs)等则可以。建议参照隔壁分类下的子分类再说。--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08:36 (UTC)
“ | 不是所有旅游景点能称得上是“地标”,反之亦然。地标纯粹用以辅助人们导航。 | ” |
- 如果要说重构,
- --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2:21 (UTC)
- 帮诸位问了一下AI,地标(landmark)的具体标准大致如下:
- 核心目的和功能:不追求吸引和体验,重视空间导航和地方认同。
- 主要用户:核心用户以本地居民为主,如广场、法院建筑等服务本地日常生活空间的需求。
- 存在必要性:其存在是独立于旅游,不定义其本质。
- 空间尺度与范围:点状/小范围的显著物体/地点,如塔式建筑、广场、天然拱等。
- 本质:更多的是“生成”而非被“制造”。其价值基础在于空间实用价值(导航)和符号价值(地方身份象征、集体记忆载体),而非对外人的吸引力和体验价值。
- 如上。--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08:58 (UTC)
- 所以,地标仍然是标志性事物,例如塔,这跟我在AFD的意见没差。不过,您的方向似乎不是这样,从您创建的分类来看,您更倾向于事物本身多于性质,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几乎所有旅游景点均符合此要求,这也是我之前提删整个分类的原因。--AT⊿?? 2025-08-08 (日) 09:36 (UTC)
- 隔壁有人说过,不是所有旅游景点能称得上是地标。目前这个树状结构更应当重新修剪而非直接删除,毕竟从现代层面而言,地标更应从小这个字出发—一座塔、一个广场、一座桥…只要是显著的小范围事物,即应被视作地标。某些地标之所以同为旅游景点也纯粹只是因为知名度而“天然地”成为后者而已。--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2:28 (UTC)
- 隔壁有人说不是所有旅游景点能称得上是地标,那又如何?我也可以说地标都是旅游景点。您认为两者不对等的话,那就请您说说到底哪些旅游景点不是地标?哪些地标不是旅游景点?差异是什么?我想听听您的见解。而且,删除分类就是避免继续误用,您却无视共识强行创建相关分类,重新修剪树状结构前请先取得共识。然后,您说要从小的角度出发,但是您创建的分类却是从大出发,而且如果把每一个所谓的小范围事物均视为地标,分类必然过于庞大,发挥不了分类本来的应有作用。还有,您上方提出的芝加哥地标是美国遗产名录的一环,性质上与标志性事物显然不同,更多是一个名称,情况跟名胜差不多。--AT⊿?? 2025-08-08 (日) 13:51 (UTC)
- 所以小弟才会说A国那些受官方认可的“地标”(如前文所述的“芝加哥地标”〔Chicago Landmark〕)为特殊例子,纵然它可能只是一个名称。“我也可以说地标都是旅游景点”,但如前文引述隔壁编者那句话那样,“反之亦然”—地标不一定就是旅游景点,“都是”二字甚至有着以偏概全之嫌。
- 具体点,举个非人为的例子,树木个体。全球树木数以百万计,但并非每一棵树都值得视为地标而存在,更多的在于那些著名的(famous tree),又或是有象征意义的。
- 再举点例子:
- 不能称得上是地标的旅游景点:主题乐园(符号意识薄弱,仅代表娱乐消费,单纯作为旅游消费产品而存在)、季节性景点(临时性设施,非永久性地标)、梯田等依赖自然/文化生产的景点(旅游价值依附于原生功能,不能被视为“定位座标”)
- 不能称得上是旅游景点的地标:法庭大楼、广场(存在目的在服务本地生活,未被系统开发为景点);63大厦等摩天大厦的主要功能也仅是办公用途(多间当地主要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仅有少数楼层开放作画廊、餐厅、商场等用途,欠缺实质旅游服务。
- 说到这里又想引一句话:
- 隔壁有人说不是所有旅游景点能称得上是地标,那又如何?我也可以说地标都是旅游景点。您认为两者不对等的话,那就请您说说到底哪些旅游景点不是地标?哪些地标不是旅游景点?差异是什么?我想听听您的见解。而且,删除分类就是避免继续误用,您却无视共识强行创建相关分类,重新修剪树状结构前请先取得共识。然后,您说要从小的角度出发,但是您创建的分类却是从大出发,而且如果把每一个所谓的小范围事物均视为地标,分类必然过于庞大,发挥不了分类本来的应有作用。还有,您上方提出的芝加哥地标是美国遗产名录的一环,性质上与标志性事物显然不同,更多是一个名称,情况跟名胜差不多。--AT⊿?? 2025-08-08 (日) 13:51 (UTC)
- 隔壁有人说过,不是所有旅游景点能称得上是地标。目前这个树状结构更应当重新修剪而非直接删除,毕竟从现代层面而言,地标更应从小这个字出发—一座塔、一个广场、一座桥…只要是显著的小范围事物,即应被视作地标。某些地标之所以同为旅游景点也纯粹只是因为知名度而“天然地”成为后者而已。--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2:28 (UTC)
- 所以,地标仍然是标志性事物,例如塔,这跟我在AFD的意见没差。不过,您的方向似乎不是这样,从您创建的分类来看,您更倾向于事物本身多于性质,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几乎所有旅游景点均符合此要求,这也是我之前提删整个分类的原因。--AT⊿?? 2025-08-08 (日) 09:36 (UTC)
“ | Categories are meant to help people find content dropping the term landmark across 1000's of article doesnt help people find anything. | ” |
——英维编者Gnangarra |
- 光是塔式建筑也不一定称得上是旅游景点了。--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4:41 (UTC)
- “全球树木数以百万计,但并非每一棵树都值得视为地标而存在,更多的在于那些著名的(famous tree),又或是有象征意义的。”著名树木个体本身就是旅游景点。看您举的例子就能看出分歧,主题乐园怎么就不能是地标?纯粹消费为什么就不能是地标?迪士尼乐园和香港海洋公园不是地标吗?符号意识也完全不薄弱。季节性景点怎么又不是地标?富田农场呢?梯田形状如此奇特还不是地标?梯田的农业价值也不见得与其旅游价值相差甚远。法庭大楼、广场和摩天大厦为什么就不能是旅游景点?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呢?时报广场呢?台北101呢?--AT⊿?? 2025-08-08 (日) 15:48 (UTC)
- 容小弟回应一下,
- 树木个体值不得归入地标有待相榷,暂不添加。
- “主题乐园怎么就不能是地标?纯粹消费为什么就不能是地标?”这是旅游景点作为地标的双重身份的存在,反之亦然。但具体属“地标”与否,仍得靠官方正式文件承认为先。
- 季节性景点因其时效性(临时性)而不能成为永久性地标。
- 至于分类上,有些具有“双重身份”的旅游景点或地标,该同时置于对应的地标子分类和旅游景点分类。以东京铁塔为例:
- 塔的存在:日本地标 > 日本塔式建筑;
- 旅游景点的转化:日本旅游景点。
- 暂时先拿A国为起点再慢慢谈如何扩充,也是一个可取之策。--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一) 16:37 (UTC)
- 您最初完全否定主题乐园是地标,现在又说是双重身份,还说官方正式文件承认才算,那其他东西就不用?季性景点有时效性,无法成为永久性地标,那怎么就不能是个具备时效性的地标?您如何确保一些人工建筑具备永久性?自然事物也可能因为天气而失去地标作用,这就不算时效性?正如,我之前所说地标绝大部分均是旅游景点,因此在缺乏客观明确定义的情况下不应再增设地标分类,美国的情况是美国遗产名录的一环,以旅游景点作为母分类已经足够,不必多此一举。--AT⊿?? 2025-08-08 (二) 04:31 (UTC)
- “官方正式文件”亦是以A国的特殊“例外”而得出,纽约市地标已经是一个可以拿作分类的例子。
- 个人最初否定主题乐园是地标也是因为乐园的商业定位未必能满足“地标”的特质,但不一定所有主题乐园也是地标。
- “你如何确保一些人工建筑具备永久性?”建筑物也有可能被拆除,但成得起地标的,一来要高,二来在建成年期上也要长—至少10年?这一点需要大家找出共识。--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六) 15:11 (UTC)
- 纽约市地标要建分类也没有问题,但不应当成是地标来建,而是以美国遗产名录的一环来创建,道理跟下面提到的老字号一样。另外,您这个不一定就等同于承认没有客观标准,连您自己到说不准,那就更不要说创建地标分类了。地标要高,要多高?柏林墙也不算高啊,就不能是地标?天安门广场平的呢,不是地标?至少十年,更少就不行?大屋顶环呢?启德体育园呢?共识很明显,就是不要创建地标分类。--AT⊿?? 2025-08-08 (日) 14:50 (UTC)
- 认同可将纽约市、芝加哥等A国地标分类为遗产名录的一个子分类处理,但感觉可以再弹性一点?光是芝加哥已经就此定了一个标准,符合当中至少两个标准的就可被考虑列入地标名单之中。
- 另“地标 > 各国地标 / 各大洲地标”的原意也是在整理各国“地标”,不是说拒建,而是说要如何与旅游景点作出明确区分。感觉芝加哥地标等A国标准可视为一个起点,再慢慢思考该如何定标准—不是说没标准、原创研究。
- btw,要么把隔壁的编者拉过来一起讨论?(误)--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二) 00:26 (UTC)
- 按您这个逻辑,国宝也要加个宝藏分类了,请您先认清名称与本质的分别。“而是说要如何与旅游景点作出明确区分”明显区分不了,这点已经多次说明。“感觉芝加哥地标等A国标准可视为一个起点,再慢慢思考该如何定标准”一边建分类一边定义?啥玩法?还不如您先搞清楚脉络再来提案,而不是要求大家跟您一起玩泥沙。“要么把隔壁的编者拉过来一起讨论?(误)”少拿英维压人,没用的,英维的好应学,英维的烂就不要掺和了。--AT⊿?? 2025-08-08 (二) 15:44 (UTC)
- 回应一下,
- “国宝也要加个宝藏分类了”,首先容我翻一下字典的释义—
- 国宝:国家极珍贵的事物或极卓越的人才。
- 宝藏:蕴藏于大自然中珍贵的天然资源;珍藏的贵重物品。
- 感觉要自我打脸一次了,纵使二者之间确实有着“珍贵”的概念,但本质上未必有共同特点。放在地标这个话题上,重新思考,光是标准已经难以釐定(可靠来源说是就代表某东西/某地就“是”地标?)。
- “一边建分类一边定义”,先抛下易受争议的部分(主题乐园等),感觉若重建分类,更应回归本质(用来寻找返回或穿越某个区域的陆面地理特征)?下面有人说“灯塔、界碑是地标”,这个已经是一个可以支撑的类别了。
- 最后一句请勿当真。
囧rz……
- “国宝也要加个宝藏分类了”,首先容我翻一下字典的释义—
- 暂时如上。--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四) 15:35 (UTC)
- 回应一下,
- 按您这个逻辑,国宝也要加个宝藏分类了,请您先认清名称与本质的分别。“而是说要如何与旅游景点作出明确区分”明显区分不了,这点已经多次说明。“感觉芝加哥地标等A国标准可视为一个起点,再慢慢思考该如何定标准”一边建分类一边定义?啥玩法?还不如您先搞清楚脉络再来提案,而不是要求大家跟您一起玩泥沙。“要么把隔壁的编者拉过来一起讨论?(误)”少拿英维压人,没用的,英维的好应学,英维的烂就不要掺和了。--AT⊿?? 2025-08-08 (二) 15:44 (UTC)
- 纽约市地标要建分类也没有问题,但不应当成是地标来建,而是以美国遗产名录的一环来创建,道理跟下面提到的老字号一样。另外,您这个不一定就等同于承认没有客观标准,连您自己到说不准,那就更不要说创建地标分类了。地标要高,要多高?柏林墙也不算高啊,就不能是地标?天安门广场平的呢,不是地标?至少十年,更少就不行?大屋顶环呢?启德体育园呢?共识很明显,就是不要创建地标分类。--AT⊿?? 2025-08-08 (日) 14:50 (UTC)
- 您最初完全否定主题乐园是地标,现在又说是双重身份,还说官方正式文件承认才算,那其他东西就不用?季性景点有时效性,无法成为永久性地标,那怎么就不能是个具备时效性的地标?您如何确保一些人工建筑具备永久性?自然事物也可能因为天气而失去地标作用,这就不算时效性?正如,我之前所说地标绝大部分均是旅游景点,因此在缺乏客观明确定义的情况下不应再增设地标分类,美国的情况是美国遗产名录的一环,以旅游景点作为母分类已经足够,不必多此一举。--AT⊿?? 2025-08-08 (二) 04:31 (UTC)
- 容小弟回应一下,
- “全球树木数以百万计,但并非每一棵树都值得视为地标而存在,更多的在于那些著名的(famous tree),又或是有象征意义的。”著名树木个体本身就是旅游景点。看您举的例子就能看出分歧,主题乐园怎么就不能是地标?纯粹消费为什么就不能是地标?迪士尼乐园和香港海洋公园不是地标吗?符号意识也完全不薄弱。季节性景点怎么又不是地标?富田农场呢?梯田形状如此奇特还不是地标?梯田的农业价值也不见得与其旅游价值相差甚远。法庭大楼、广场和摩天大厦为什么就不能是旅游景点?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呢?时报广场呢?台北101呢?--AT⊿?? 2025-08-08 (日) 15:48 (UTC)
- 光是塔式建筑也不一定称得上是旅游景点了。--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4:41 (UTC)
- AI回答不是一个可靠来源,甚至部分文献的定义也未必广为接受。在上述标准下,kimi AI认为en:List_of_Beijing_landmarks中的故宫、国家博物馆等不符合空间导航、本地居民、无关旅游、小范围等标准。如果以日常语境,北京火车站是“首都的地标建筑之一”[5]。kimi也认为公交车站不符合这些“具体标准”,但我不太认同,因为许多车站有空间导航、地方认同(地名、聚集区)、本地居民、无关旅游、点状(可能无建筑,或者为标准化建设)、历史变革下形成的特点,客运站等同上。以及,很多地标是人为设计制造的,没有历史性。--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10:57 (UTC)
- @YFdyh000:正如在cat:纽约市地标引言所述,事物需广受认同(widely recognized)方可为之“地标”。否则与一般事物无异,普通公交车站即为此例,纵然具空间导航用途也是如此。--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3:52 (UTC)
- 问题在于广受认同缺乏客观标准。--AT⊿?? 2025-08-08 (日) 14:13 (UTC)
- 其中一个客观标准:法律上已获政府方认同。拿前述的纽约市地标为例,当地有一个机关(LPC)专门负责管理市内的地标,但当年隔壁亦曾拿有关分类作个例,说明剪枝的必要性:法律上的(designated legally)地标和自然地标应当纳入至地标分类,其余的则应分流到普通的建筑物分类。--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4:52 (UTC)
- 哪些认同仍含糊,文保单位是吗,有标志性的文化价值。北京中轴线是吗,某些水电站、风电站、港口是吗[6]。如果只考量城市管理及坐标价值(无论大小),很多城市设施及建筑物有被政府赋码,包括路灯杆。--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15:10 (UTC)
- “地标还要是旅游景点的子分类呢”,这说明了部分地标兼具旅游景点的双重身份(如下文所述的东京铁塔)。
- 初步认同的只有几类:
- 各类塔式建筑、纪念性建筑物
- 文保单位、文化财(含古迹)
- 公路原点等,应放置于对应国家/地区“地标”母分类下
- 至于路灯杆?抱歉,明显99.9%也不是地标。它只能作为点位标示而存在,但纵使有了编码,也缺乏直觉性,在绝大多数场合下亦不具文化象征。--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5:42 (UTC)
- 塔式建筑群中的某一个塔式建筑是否称得上是地标,我觉得值得商榷。地标在我看来要醒目,和周围环境不同,可以很远就能看到,或者在卫星图上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08-08 (二) 02:59 (UTC)
- 纽约市有,那代表只可以创建“纽约市地标”的分类。中国大陆有“中华老字号”,也不代表什么“老字号”可以收啊。--Ghren???? 2025-08-08 (二) 07:51 (UTC)
- 分类树:地标 > 北美洲地标 > 美国地标 > 美国各州地标 > 纽约州地标 > 纽约市地标。
囧rz……
- 这样建下去,感觉还会有什么“大洋洲地标”、“欧洲地标”之类的,而这些恐怕要先寻出一个共识的标准才能处理…--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六) 15:03 (UTC)
- 不需要上级的分类啊。我看英维也就是将“CAT:纽约市地标”放在“纽约市历史遗迹”下边啊。--Ghren???? 2025-08-08 (六) 15:49 (UTC)
- 分类树:地标 > 北美洲地标 > 美国地标 > 美国各州地标 > 纽约州地标 > 纽约市地标。
- 哪些认同仍含糊,文保单位是吗,有标志性的文化价值。北京中轴线是吗,某些水电站、风电站、港口是吗[6]。如果只考量城市管理及坐标价值(无论大小),很多城市设施及建筑物有被政府赋码,包括路灯杆。--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15:10 (UTC)
- 其中一个客观标准:法律上已获政府方认同。拿前述的纽约市地标为例,当地有一个机关(LPC)专门负责管理市内的地标,但当年隔壁亦曾拿有关分类作个例,说明剪枝的必要性:法律上的(designated legally)地标和自然地标应当纳入至地标分类,其余的则应分流到普通的建筑物分类。--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4:52 (UTC)
- 认同哪处,人们不认同一个公交站的位置与作用吗。如果说认同文化价值,您说的地画未必好找(具有导航价值)、广受认同(比如争议性或者单纯新鲜事),很多纪念碑也是不好找或者有争议。“辅助人们导航”就是地标的标准很难懂,如果知名店铺的位置是某某大厦2层或者某某店铺楼上,这个某某是地标吧。--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14:51 (UTC)
- 不是所有大厦就能称得上是地标。翻过隔壁的各国地标子分类,小弟只能说一句:塔式建筑可以留,但东京铁塔呢?AT君说不能,但小弟会说“能”—大家认为它更应视为旅游景点而存在,小弟会说:它作为地标而存在,同时又因塔子及其附近的观景台、购物商场等消费观光元素而令其兼具双重身份。如果把观景台等设施拆掉,它仍作为电波塔的身份运作(运转中禁入的地标)。地标身份需世代身份认同,正如当代年轻人视晴空塔为新一代地标,老一辈仍坚守东京铁塔一样。--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5:14 (UTC)
- 首先声明我的某些例子是举例,为了寻求严谨、少争议的标准。那么火了几个月或两三年的网红打卡地呢,旅游消费算一种,拍照背景算一种。--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15:53 (UTC)
- 网红打卡地建议另辟分类处理,要单纯判定它是“地标”又或“旅游景点”相对上难以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标准。--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二) 13:45 (UTC)
- 首先声明我的某些例子是举例,为了寻求严谨、少争议的标准。那么火了几个月或两三年的网红打卡地呢,旅游消费算一种,拍照背景算一种。--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15:53 (UTC)
- 不是所有大厦就能称得上是地标。翻过隔壁的各国地标子分类,小弟只能说一句:塔式建筑可以留,但东京铁塔呢?AT君说不能,但小弟会说“能”—大家认为它更应视为旅游景点而存在,小弟会说:它作为地标而存在,同时又因塔子及其附近的观景台、购物商场等消费观光元素而令其兼具双重身份。如果把观景台等设施拆掉,它仍作为电波塔的身份运作(运转中禁入的地标)。地标身份需世代身份认同,正如当代年轻人视晴空塔为新一代地标,老一辈仍坚守东京铁塔一样。--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5:14 (UTC)
- 问题在于广受认同缺乏客观标准。--AT⊿?? 2025-08-08 (日) 14:13 (UTC)
- @YFdyh000:正如在cat:纽约市地标引言所述,事物需广受认同(widely recognized)方可为之“地标”。否则与一般事物无异,普通公交车站即为此例,纵然具空间导航用途也是如此。--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日) 13:52 (UTC)
- 可靠来源说是地标,就可以是地标。不知道当初为何争执许久?——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二) 02:19 (UTC)
- 另外上方讨论,是否可能涉及原创研究问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二) 02:20 (UTC)
- 问题在于目前小文人在尝试创建一个与旅游景点分类几乎功用完全相同的地标分类,而且还有争议。他也不是在说地标与否是基于可靠来源,而是自行定义,缺乏清晰标准。--AT⊿?? 2025-08-08 (二) 04:42 (UTC)
- 来源有冲突和宣传性问题,地标没有严谨归类标准。媒体来源称的标准太低,记者可能说新设施是城市亮点、新地标。--YFdyh000(留言) 2025-08-08 (二) 09:11 (UTC)
- 关于地标的标准,小弟在上面也抛了一点“定义上”的标准,亦举了一点例子(含双重身份的特殊例子)。但具体可以如何细化,感觉可以在这里作进一步讨论。个人倾向以A国为试点,然后慢慢拓展,毕竟单是在A国,用上“地标”的官方文献也有迹可寻(包括但不限于早前提过的那份芝加哥地标名录)。--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二) 14:58 (UTC)
- 按特定标准设立的“芝加哥地标”像是一个专有名词。为其他地方原创一个标准是欠缺意义的,比如假设中国地标分类包含受过保护或获奖的建筑等,而知名景区景点很难不考虑为地标,英文分类还包含地貌、人造物、纪念物等诸多类别,又不含许多中国建筑。如此还是会太杂乱。--YFdyh000(留言) 2025-08-08 (二) 15:37 (UTC)
- 所以才会说A国是重构地标分类的第一步,至于其他地方则需各编者共同考虑一个可行、有共识的标准。
- “为其他地方原创一个标准是欠缺意义的”,个人觉得,地标母分类下,感觉可以先从字面意思做起,灯塔等地理特征可以是首批可考虑的概念。
- 个人感觉分类重构,步伐不能够太急,尤其是那些仍有争议的部分,更该找个方法,与“旅游景点”更好的作出区分。--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六) 15:00 (UTC)
- 某地的标准只能视作某地的基础,其他地方套用未必合适,可能会原创研究。芝加哥的地标条例,更像不可移动老建筑的保护?字面意思很难达成共识。灯塔、界碑是地标,那么路牌、河流(区划分界线)是地标吗,主要地图上会标注的重要或大型建筑(含景点)都是地标吗。WP:分类“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YFdyh000(留言) 2025-08-08 (日) 06:12 (UTC)
- 隔壁好的应学,其实那边有一些项目可考虑移植并进行本地化,适量补回合符条件的中国建筑。建议就算能重建分类,还是去芜存菁为妙。--飘流书生(见山 · 客栈) 2025-08-08 (四) 15:45 (UTC)
- 按特定标准设立的“芝加哥地标”像是一个专有名词。为其他地方原创一个标准是欠缺意义的,比如假设中国地标分类包含受过保护或获奖的建筑等,而知名景区景点很难不考虑为地标,英文分类还包含地貌、人造物、纪念物等诸多类别,又不含许多中国建筑。如此还是会太杂乱。--YFdyh000(留言) 2025-08-08 (二) 15:37 (UTC)
“沙特阿拉伯哈伊勒省岩画”条目命名
[编辑]求助两个物种学名的含义
[编辑]1.Acratophorus argentinensis 2.Mupashi migrator
两者都是已灭绝的兽孔目物种,敝人在写兽孔目列表的时候一直找不到词源,直到现在也不清楚这俩货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PS:网上搜不到描述论文的pdf)。有没有哪位大佬知道它们的词源?--异形角龙 2025-08-08 (一) 09:34 (UTC)
- 猜的:Acratophorus是en:Dionysus#Epithets,argentinensis是阿根廷(wikt:en:argentinensis#Latin)。Mupashi看起来像是赞比亚地名(google:mupashi+zambia);wikt:en:migrator#Latin。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08-08 (二) 10:16 (UTC)
建议整顿部分主题和专题
[编辑]据我自己的发现,有部分的主题和专题存在内容重叠的问题(比如Portal:城市轨道交通和WikiProject:城市轨道交通),而且无论是主题、专题,都有不少不活跃的(比如Portal:香港巴士总站、Portal:香港小巴路线、Portal:香港巴士路线等等)。我认为维基百科需要认真整顿一下,乃至研究合并两者方便维护。不知道大家的意愿如何?--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 2025-08-08 (二) 10:00 (UTC)
- 主题是读者向内容,专题是编者向内容,没有什么重叠可说。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08-08 (二) 10:06 (UTC)
- 专题“定义条目如何编写、格式等规范,并用以拟定编辑计划等活动,以提供编者如何编辑为主”、主题“展示领域条目供读者阅读,乃该领域条目整理,以读者展示为主”,差那么大,合并个毛。人家日维专题空间和主题空间运作得好好的,有什么问题? 我之前花那么多时间和心力Wikipedia:专题/提升为命名空间分离整理专题命名空间,你故意当我努力是假的是不是?,(!)强烈抗议合并两者!--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签到??) 2025-08-08 (二) 10:12 (UTC)
- 这样做只会进一步分散维护能力。专题都已经那么多不活跃的了,还要再叠加主题上去,你确定整个社群有能力同时维持两者的运作,而且不会丢空?不少Portal的新闻都已经是N年前的旧闻了,从来没有人更新过,合理么?--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 2025-08-08 (二) 12:02 (UTC)
- 修正讨论格式,改星号缩排为冒号缩排。1F616EMO(喵留言~回复请ping) 2025-08-08 (二) 16:18 (UTC)
- 你冷静一下,根本没人说要废除专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二) 16:56 (UTC)
- 。?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08-08 (二) 20:02 (UTC)
- 同魔琴意见,两者有本质不同,不宜直接合并。但同意两者存在重叠,或可鼓励专题参与者协助维护主题;对于专题管辖范围和主题收录范围高度重叠的情况(如阁下提到的“城市轨道交通”),甚至可以让相关专题专责管理该主题(非只允许该专题管理该主题,因维基百科人人可编辑,但社群可预期该专题会积极维护该主题)。--1F616EMO(喵留言~回复请ping) 2025-08-08 (二) 16:25 (UTC)
- 同意由专题参与者管理主题,至少不会没人管。但某些长年累月都没人管的主题和专题,恐怕要研究其去留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 2025-08-08 (二) 16:47 (UTC)
- 另一个想法是把小主题合并为大主题,比如把Portal:铁路、Portal:中国铁路、Portal:城市轨道交通整合到Portal:交通之类。不过主题创建者不一定愿意??
- PS:感觉中文维基连许多领域条目更新都不及时,就更不用说更新主题页了??--?????? ??????? ... ???????? 2025-08-08 (二) 16:30 (UTC)
- 小主题合并为大主题或许不一定必要,也可以指定小主题为大主题的子主题,这就不牵涉主题合并的问题了。Sanmosa DC23 2025-08-08 (四) 07:56 (UTC)
- 希望能够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目前确实许多主题或专题可以整并,也可以讨论一下处理原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二) 16:56 (UTC)
- 反对主题与专题的合并,但不反对主题与主题、专题与专题的合并。Sanmosa DC23 2025-08-08 (四) 07:57 (UTC)
- (▲)同上:(+)支持主题与主题合并、(+)支持专题与专题的合并、(-)反对主题与专题的合并、(-)反对专题与主题的合并、(-)反对跨命名空间合并、(!)抗议命名空间合并。--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签到??) 2025-08-08 (四) 11:37 (UTC)
- 我相信大部分用户都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用户都是不会认同主题与专题的合并的,因此你或许无须如此激动。Sanmosa DC23 2025-08-08 (四) 13:50 (UTC)
- 请注意,提案人是说“部分”主题和专题存在内容重叠的问题,而要“研究合并两者方便维护”,不是“决定”合并“所有”主题或专题。建议你再好好想想。——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五) 02:01 (UTC)
- 倒不如先将所有专题及主题列出?我以前曾经想试着厘清专题状态,但到现在都没空处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日) 03:21 (UTC)
- 但是只有几百个,真的有这么少吗?--?????? ??????? ... ???????? 2025-08-08 (日) 10:35 (UTC)
- Portal可以理解为某个专题预期给读者看到的门面,WikiProject可以理解为给编辑的交流门面。一般Portal是归对应的WikiProject的运营编辑去更新(作为专题的宣传门面),只是有些专题很少关注Portal的手工数据更新部分,甚至WikiProject和Portal的名称不一定相对的(例如WikiProject:ACG对应Portal:动漫(但同名的重定向))。可能需要跟相关仍活跃的专题编辑小组反馈更新问题,怎样做只能看相关专题编辑的想法。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专题已经“死掉”了(例如WikiProject:广东,对应Portal:广东)。——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08-08 (日) 12:06 (UTC)
- 如果统计方式没错,那就是这么多啦。——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一) 05:07 (UTC)
- 从上述清单还可以看出,部分主题和专题其实内容重叠。另外也有命名比较类似的,比如WikiProject:铁道和Project:铁路,也可视为相同。另外,长期不活跃的专题和主题,真的需要研究去留。整顿看来是必要的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 2025-08-08 (三) 16:01 (UTC)
无正式中文译名,但在互联网坊间有一定流传度的译名是否属于WP:原创译名?(征求意见)
[编辑]Wikipedia_talk:非原创研究有一则征求意见的讨论
[编辑]
Wikipedia_talk:非原创研究有一则正在寻求共识的征求意见,该讨论正在进行中。如果您想要参与这次讨论,欢迎在讨论页添加您的留言。感谢您!
--TokumeiC(留言) 2025-08-08 (三) 01:03 (UTC)
有关香港涉及建筑工程条目的进度相片应否收录
[编辑]移动自与移动至模板
[编辑]描述人物的族裔及职业
[编辑]事源于弗拉基米尔·伊瓦什科,条目首句原先被我改动成“...,苏联乌克兰裔政治人物。...”,唯Ashikaga Takauji认为应该写成“...,苏联政治人物,乌克兰人,...”,我觉得说这样写好像有点累赘。在此问问意见,谢谢。—— mykola(留言 · 签名 · 乌克兰专题) 2025-08-08 (六) 16:02 (UTC)
- 我认为XX裔一般是指该国的非世居族群,如乌克兰裔美国人。苏联的乌克兰人是一个世居民族,不应称为“乌克兰裔”,而应称为“乌克兰人(族)”;类似中国哈萨克族不应称为“中国哈萨克裔”。Ashikaga Takauji(留言) 2025-08-08 (六) 16:11 (UTC)
- @Ashikaga Takauji:写成“苏联乌克兰族政治人物”如何?—— mykola(留言 · 签名 · 乌克兰专题) 2025-08-08 (日) 21:44 (UTC)
- 查了一下谷歌图书,没看到类似写法。--Ashikaga Takauji(留言) 2025-08-08 (一) 03:00 (UTC)
- @Ashikaga Takauji:写成“苏联乌克兰族政治人物”如何?—— mykola(留言 · 签名 · 乌克兰专题) 2025-08-08 (日) 21:44 (UTC)
- 大体同意上述说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08-08 (日) 03:20 (UTC)
- 族裔与国籍是不同的概念。“乌克兰人”应该指国籍是乌克兰,此处不准确。应该称“乌克兰裔政治人物。”,表示是乌克兰族的后裔。正如赵小兰称“台裔美国人”。--欢颜展卷(留言) 2025-08-08 (四) 18:19 (UTC)
关于维基学院的v:中国大陆网络用语列表的近30天的访问量与本站多
[编辑]是因为维基学院列出的更多,还是因为维基学院似乎没被墙,此外还要问一下为什么有人在维基学院上还原本站的历史版本?--Chubit(留言) 2025-08-08 (一) 12:04 (UTC)
- 可是学院的编辑参与人数比本站低
囧rz……--Chubit(留言) 2025-08-08 (一) 12:13 (UTC)
- 维基学院允许原创研究内容,而这里不允许。访问量多是因为写的全。--Thyj (???) 2025-08-08 (一) 12:33 (UTC)
- 是我复制过去的,当时萌娘百科和小鸡词典相继被有关部门封杀,维基百科的中国大陆网络用语列表也被提出删除,为了不让很多内容就此失传,于是复制了一份到学院--~2025-33062-1(留言) 2025-08-08 (一) 12:47 (UTC)
深圳人
[编辑]之前也有讨论过XX人分类的问题。--Kethyga(留言) 2025-08-08 (三) 21:56 (UTC)
正式内容前首先申报利益相关:有2条本人主编的条目目前正在参与评选。
近一个月的典范条目评选中除了阿美士德使团与洋务运动以外,表态率(无论支持或反对)几乎均低于8人/15天,且有较多诸如论无理性的暴力威胁以及西园寺家等无人反对但因表态人数不足而落选的例子。个人认为近期社群对典范条目评选的参与程度低于使评选正常有效率运转的限度,故在此呼吁诸位关注典范条目评选。--射命丸 ??? ??? ?? ?? ??? ???? ??? 2025-08-08 (三) 06:34 (UTC)
- 我觉得有点像拉票行为,不建议在这里提出,您可以去活跃于FAC的用户的讨论页,使用{{please see}}善意、中立地提醒他们。--Allervous花冷列车 2025-08-08 (四) 01:11 (UTC)
- 感觉这很为难,按照WP:APPNOTE里定义的“相关编辑的用户对话页”,向活跃于FAC的用户讨论页发送邀请也会涉及拉票。加之之前出现过相当多关于在讨论页邀请关注评选的争议,个人感觉去讨论页发送通知不如在WP:APPNOTE中所说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讨论集中位置”发送通知来得安全。--射命丸 ??? ??? ?? ?? ??? ???? ??? 2025-08-08 (四) 06:07 (UTC)
- 可能有其他两种情况:
- 正好赶上不想反对,但也不支持的人比较多
- 规则太复杂,打消了很多人参与的积极性
-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08-08 (四) 06:35 (UTC)
@Chubit:今日主编的条目“西里尔德纳”整体上翻译自相应的英文条目。但他在开头插入了该地被称为“非洲果敢”,在政治一节称该地移植“中国模式”并引入中共的意识形态,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外事务一节,更离谱称该地的涉外事务是由中国驻约堡总领馆负责。以上三点以及他添加的文化及教育章节均未列出参考来源。我在他的讨论页留言,但未获回复。故此,发到此处,请大家帮忙寻找一下参考来源,或提出条目修改建议。--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 2025-08-08 (三) 11:47 (UTC)
- 他就是这样我行我素的。之前Talk:中国—越南关系#签证章节就证明了他是一个乱来的人,建议提报WP:ANM。
- 西里尔德纳这个译名在此书有。建议添加佐证。--Allervous花冷列车 2025-08-08 (四) 01:14 (UTC)
【请求协助】曾淑贞条目草稿审查与发表建议
[编辑]您好,我是台湾作家曾淑贞,已将个人条目草稿撰写完成,放置于我的沙盒页面中,诚恳希望资深编辑者协助检阅与建议,若合规亦恳请协助进行条目创建。 条目主题:曾淑贞(苗栗县籍作家,笔名红袖)
作品涵蓋小說、新詩、近體詩、詞曲創作,曾獲教育部著作獎、全國文藝獎章等。 沙盒草稿頁面連結如下:
?? User:您的用户名/Sandbox(请记得改成您沙盒的实际网址) 感谢协助!若有需补充资料来源,我也会依建议尽力补齐,感恩!--~2025-34617-1(留言) 2025-08-08 (四) 13:21 (UTC)
至少面向哈尔滨市主城区使用的2013年版《数学》教科书封面,使用的表述是五·四学制,中间有个间隔号,不知是否应该移动条目?另@梁粉噹:邀请阁下参加讨论。偷窥Timmy Tian的用户页吵吵跋扈 2025-08-08 (四) 17:42 (UTC)